昆明一办公室长出蘑菇上热搜 野生菌可能有毒 千万别随意采食 

幸福快乐每一天

首页 > 新闻信息

新闻信息

昆明一办公室长出蘑菇上热搜 野生菌可能有毒 千万别随意采食

余丑2021-07-10
昆明一办公室长出蘑菇上热搜,野生菌可能有毒,千万别随意采食“昆明一办公室内长出巨大蘑菇”最近登上热搜,该蘑菇经相关专家鉴定为毒蘑菇,不可食用。眼下南方一些地区野生蘑菇大量上市,不过食用野生蘑菇有中毒风险,专家建议谨慎食用,难以辨别的

  原标题:昆明一办公室长出蘑菇上热搜,野生菌可能有毒,千万别随意采食

  “昆明一办公室内长出巨大蘑菇”最近登上热搜,该蘑菇经相关专家鉴定为毒蘑菇,不可食用。眼下南方一些地区野生蘑菇大量上市,不过食用野生蘑菇有中毒风险,专家建议谨慎食用,难以辨别的野生菌菇,尽量不要采摘食用。

    难辨别的野生菌不要采食

  “昆明一办公室内长出巨大蘑菇”最近登上热搜,其中引用媒体报道称,昆明一职员在办公室给植物浇水时发现,花盆边缘长出较大的灰色蘑菇。对此,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培贵鉴定称,这是有毒的一个菌种,误食后会引起肠胃系统中毒症状。无法辨别的野生菌菇,尽量不要采摘食用。

  夏季雨水充沛,野生菌快速生长,南方一些地区有人采摘食用,不过野生菌可能含有毒素,食用还需谨慎。7月7日,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预防野生菌中毒预警公告,提醒民众提高食品安全意识,不随意采摘、购买,食用不熟悉、难辨别的野生菌。

  云南省卫健委表示,食用野生菌要避免多种类混杂,烹饪加工时一定要烧熟煮透,严禁生吃、凉拌,不要同时饮酒。食用野生菌后,如出现头晕、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、烦躁不安、幻觉等症状,应第一时间就医。

  这些毒蘑菇要认清

  野生菌有误食危险,应该如何辨别有毒无毒呢?云南省市场监管局曾发布有毒的野生菌种类及其辨别方法。

  白色鹅膏菌类

  白色鹅膏菌类是剧毒毒菌,误食后会引起肝脏等多种脏器坏死,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。辨别方法是看菌盖有鳞片,菌柄有菌环,菌柄基部有菌托(或环形棱纹菌托),即头上戴帽、腰间系裙、脚上穿靴。

  亚稀褶红菇

  亚稀褶红菇与可食用的稀褶红菇、密褶红菇极为相似,误食后易引起横纹肌溶解,造成心脏骤停。亚稀褶红菇菌肉、菌褶均为白色至灰白色,受伤后变红,而不再变黑。稀褶红菇、密褶红菇则是先变红,后变黑,形态似火炭焦黑。

  叶状耳盘菌

  叶状耳盘菌是极易与黑木耳混淆的毒菌。误食易引起皮肤及黏膜类组织发生光过敏类的反应,灼伤针刺样疼痛,严重者可能因咽喉水肿窒息而亡。辨别菌菇是否有毒,可将其置于弱碱性水(自来水中加一点点食用碱面)或热水(≥60℃)中浸泡约1分钟,若有大量褐色或黑色色素析出,即可判断这是有毒的叶状耳盘菌。

  蜡伞、湿伞类毒菌

  蜡质、易碎、伤后或触摸变黑的野生菌,属于蜡伞或湿伞类的毒菌,误食容易引起肠胃系统疾病,出现呕吐、腹痛等肠胃炎症状。

  大青褶伞

  大青褶伞是菌褶有浅绿色至青色色泽的毒菌,误食常引起严重肠胃系统疾病,严重时可造成肝等脏器和神经系统损害。

  鬼伞类毒菌

  鬼伞类毒菌指的是菌菇菌褶幼嫩时呈白色至乳白色,成熟时呈深茶褐色至黑色,最后液化成液体流出,如毛头鬼伞(鸡腿蘑)、晶粒鬼伞等。此类菌成熟时菌褶变黑色,误食后容易引起肠胃系统疾病。

  丝盖伞类或粉褶菌类毒菌

  丝盖伞类或粉褶菌类毒菌菌盖呈斗笠形,表面具有辐射状纤维条纹,菌褶茶褐色或粉色的野生菌属于丝盖伞类或粉褶菌类毒菌,易与丝灰口蘑(俗称灰灰菌)和幼小灰鸡枞菌混淆。误食后会产生神经型、胃肠炎型等中毒症状。

  此外,云南省市场监管局还表示,当菌菇用鼻闻有刺鼻异味、恶臭等不悦气味的,或咀嚼有苦味、辛酸或辣味、肥皂味、柴油味等令人作呕口感的,多为毒菌,误食会引起肠胃、神经系统、肝脏等损害。此类野生菌,建议一律不采、不购、不食。

新京报记者 刘欢 图片来源 云南省疾控中心官网截图

责任编辑:陈琰 SN225

加入收藏
广告位